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Miffy 60歲了! *\(^0^)/*

1955年誕生於荷蘭作家Dick Bruna筆下的Miffy,已陪伴我們走過一甲子的歲月!朋友常常說人要能感受幸福,就是要保有童心! 對我來說童心就是心中住著可愛的Miffy! Miffy擁有勇敢、自信、好奇、純真與同情心的人格特質,每每看到Miffy,我都會微笑,想起自己年幼時的模樣,也想起過去育兒的點滴,更彷彿讓我看見孩子們小時候單純、無邪的身影,無論她們乖巧或頑皮,哭或笑,都讓人寶貝,想要用生命去呵護她們、養育她們......現在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仍念念不忘小時候陪伴她們的米飛故事書,埋怨著我在她們上小學後把整套書送給了表弟......儘管如此,故事中Miffy惹人憐愛的表情,因為找不到泰迪熊哭了、搭飛機去看世界、騎腳踏車去餅乾阿姨家、三歲生日的小花洋裝或生病住院了的故事情節,都還留在我們擁有愛與童心的心底......Miffy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好朋友,也是我與孩子間共同擁有歡笑的記憶的好夥伴!

今年,Miffy60歲了!全球各地的粉絲都為Miffy舉辦了不同的紀念活動!(請參考:60 years of Miffy),"米飛兔60周年特展"也在台北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展覽,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Miffy60年來造型的改變、還有Dick Bruna珍貴的手稿原畫,以不同語言出版的故事書、Miffy動畫的製作過程,還能盡情的與可愛的Miffy合照喔~

以下是記錄Miffy60年轉變的影片: 來自Youtube[60 seconds of Miffy]
還有我在"米飛兔60周年特展"拍的照片:

更要感謝我的好朋友暑假從日本帶給我的禮物--日本郵局為紀念Miffy60周年發行的紀念郵票、明信片、貼紙和信封信紙! 謝謝Teresa,我會好好珍藏~







最後,祝Miffy60歲生日快樂! 祝福高齡88歲的Dick Bruna健康平安,
還有所有與我一樣,擁有與Miffy甜蜜回憶的朋友都繼續保有童心,開心的迎接每一天! (^-^)y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The Midnight Library -- Kazuno Kohara

4月23日世界閱讀日,一早就看到許多書友在網路上分享今天讀了什麼書,忙了一天的我,想在今天結束前與大家分享的是Kazuno Kohara的"The Midnight Library"! 我想這本書的畫面應該是每一位愛書人的夢想,想像自己是一位圖書管理員,每天沉浸於書海中,和許多喜愛閱讀的朋友一起在安靜的空間裡,徜徉於各自的故事中......

Kazuno Kohara擅長版畫,是我非常喜歡的創作者,她所出版的童書不多,但創作風格辨識度極高,鮮明充滿童趣,單純的用色讓人印象深刻! The Midnight Library 是一個只在深夜開放的圖書館,封面正中間的小女孩是圖書管理員,三隻貓頭鷹是她的助理,每到深夜許多愛閱讀的動物就紛紛湧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在舒服的角落閱讀,但松鼠樂隊突然漫天價響的演奏起樂器,小女孩為維護所有讀書人的安寧,引導松鼠們到活動室繼續練習......接著不知為什麼屋內下起雨來,原來是狼小姐在樓上讀了悲傷的故事,眼淚像雨一般落下,傷心得無法再讀下去,小女孩帶狼小姐到故事角落,聽一個快樂結局的故事,平撫了她的心情......天亮了!深夜圖書館要休息囉!動物們一一離開,可是烏龜好想讀完他的書,小女孩建議他把書借回家慢慢讀......閉館後,三隻貓頭鷹和小女孩一起將書歸位打掃乾淨,忙完了一夜,小女孩為貓頭鷹們讀了睡前故事,讓他們沉沉睡去......

簡單的故事配合生動精彩的畫面,雖然整本書只有黃、藍、黑三個顏色,但線條刻畫流暢,場景設計不單調,所有角色的表情與動作都傳達了愉悅而動感的氣氛,每一頁都能讓人細細品味,在接近深夜的時分,推薦給大家~~ 世界閱讀日快樂!!

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更多Kazuno Kohara的圖畫書
                                         世界閱讀日的由來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帶我一頭栽進繪本世界的"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喜歡繪本的朋友一定對Eric Carle的"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中文版:"好餓好餓的毛毛蟲"/鄭明進譯/上誼1990年出版)非常熟悉,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我帶著她們讀這本書、學數數、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還有自己第一次參加讀書會就以Eric Carle為主題的分享,從此之後,自己比孩子更為繪本著迷的熱忱......今年的3月20日是"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46歲生日,Eric Carle Museum將3月22日(星期日)訂為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Day,所有書迷們的活動也在這天展開! 我的好朋友"小茉莉親子共讀"也在網路上發起"毛毛蟲創意料理"的分享活動,沒能來得及共襄盛舉,就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毛毛蟲收藏吧!(其實還有些遺漏了:P)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被公認為經典,不只因為它是一本完整的、專為學齡前兒童設計、富故事性與知識性的書,在藝術的創作上,Eric Carle獨創的彩繪拼貼,也是兒童創作的啟蒙書,毛毛蟲陪伴了我與孩子度過無數的快樂時光,相信許多好朋友也是......未來,毛毛蟲也將陪伴更多的孩子成長,Happy Birthday!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以下是在You Tube上找到Eric Carle為大家朗讀了這本書的影片(請點閱):

我想起了前年的暑假,帶孩子們造訪了位於Masschusetts的Eric Carle Museum of Picture Book Art ,那天的天氣晴朗,入口前有一輛彩繪成毛毛蟲的金龜車,是大家目光的焦點,我看到許多家長帶著年幼的孩子耐心的排隊等待入場,我家的孩子雖然已是青少年,對入場後將看到的還是充滿期待......記得那天我們除了參觀了Eric Carle的固定展外,還很幸運的遇上了Mo Willems 與當代藝術家Robert R. Zakanitch的展覽,因為喜歡一本書,進而去了解一本書的創作發想與過程,以及與作者相關的一切,Eric Carle Museum原來不在旅行的規畫中,但因緣巧合的它就在我們的路途不遠處,轉一個彎,讓我們看到另一個美麗的樂園,體會一位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付出的愛與熱情,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穫離開! 謝謝!Eric Carle爺爺! 以下是當天拍的一些照片與大家分享~~
2013/06/23攝於Eric Carle Museum of Picture Book Art @Amherst,MA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我之前的分享(請點閱): (^-^)y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Snowflake Bentley -- Jacqueline Briggs Martin & Mary Azarian

我想起了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Snowflake Bentley",是1999年凱迪克獎(Caldecott Medal)的金牌,(中文版:"雪花人"/柯倩華譯/三之三文化1999年出版)。這是一本具豐富故事性、知識性、藝術性的傳記式圖畫書,敘述雪花人Wilson A. Bentley(1865~1931)一生的故事。

1865年Wilson Bentley出生在美國佛蒙特州(Vermont)傑瑞科鎮(Jericho)的農場上,那個地方位於仙圃嵐湖(Lake Champlain)與曼斯菲山(Mount Mansfield)間,所謂"雪帶"("Snowbelt")的中心點,每年降雪量約120英吋(約300公分)。Wilson從小就非常喜歡雪,他對雪的喜愛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東西,直到他14歲以前,都是他的母親教他讀書,Wilson只上學短短的幾年,他在家讀完了一整套百科全書,他的母親送他一台舊的顯微鏡,可以觀察花瓣、雨滴和葉片,當然最重要的是雪。當其他的孩子在雪地中堆城堡、丟雪球時,他都在收集雪花、研究雪的結晶。他觀察到雪的晶狀體大多有6條分枝,少數只有3條分枝,每一條分枝有相似的形狀,但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是完全相同的,每片雪花複雜而細緻的圖案,美麗得超乎想像,Wilson決心要把雪花的美保存下來,連續三個冬天,他試著畫他所見到的雪花,但往往還沒畫好雪就融化了......

在17歲那年,他的父母幾乎用盡了積蓄,為他買了一台顯微鏡相機,這種相機在大玻璃的負片上製造影像,顯微鏡可將小小的雪花放大64到3600倍,不過他的第一批照片全失敗了,但他不放棄,在隔年的冬天做了新的實驗--他嘗試打開光圈,只讓一點點光照在底片上,持續數秒鐘到一分半鐘,終於成功的拍下雪花完整的形狀!而且他發現用刀蝕刻底片上雪花周圍黑暗的部分,可以讓雪花顯得更清晰,雖然蝕刻耗費更多時間,但Wilson一點有不在意,因為他的努力,終於可以讓所有的人看見雪花的美,成功拍攝的雪花照片,是他送給全世界的禮物......每當大雪來臨,人們為在火爐邊取暖,他總是捧著盒子站在門前,接著天上落下的雪花,有時收集進來的雪花會碎掉或融化,拍攝的動作一定要快,一不小心雪花就蒸發了......有些冬天只有十張照片成功,有時候會有上百張,1928年情人節的一場大雪,兩天內他拍了一百多張不同的雪花照片,他覺得那是冬之神送給他最珍貴的禮物!

之後,他會利用機會和朋友分享他拍攝的雪花幻燈片,每年都會有學院與大學收藏他的作品。許多藝術家和設計師也以他的照片啓發靈感! Wilson陸陸續續在雜誌上發表一些關於雪的文章,很多天文的愛好者也來聽他的演講,他從一個單純的農人變為雪的專家,聞名世界,大家都稱呼他"雪花人"("The Snowflake Man"),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至富,因為他將每一分錢都用來拍攝雪花,後來,許多科學家募款,將他最滿意的照片集結成書,在Wilson 66歲那年(1931年)"Snow Crystals"出版了!直到今日,這本書仍是認識雪的入門書!遺憾的是他的書出版不到一個月,Wilson在一場暴風雪中,為了拍更多照片走了6哩路回家,結果得了肺炎,兩周後與世長辭。

現在Wilson的紀念碑立在Jericho小鎮的中心,紀念碑上寫著:"雪花人" Bentley,傑瑞科鎮的世界級雪花專家。50年來Bentley一個平凡的農人,不斷發展顯微攝影技術,為世界披露雪花的神祕與華麗----永恆的六角型與不記其數的美妙圖案。

"Of all the forms of water, the six-pointed crystals of ice called snow,
that form in such quantities the clouds during storms,
are incomparably the most beautiful and varied."
---- W. A. Bentley

Jacqueline Briggs Martin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讓小讀者了解雪花人Bentley的生平,與擅長木刻版畫的繪者Mary Azarine合作完成了這本經典之作,繪者的創作風格流露著對大自然的熱愛,與雪花人Bentley一生職志相符,讓整本書更加動人~~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White Snow, Bright Snow -- Alvin Tresselt & Roger Duvoisin 與 The Big Snow -- Berta & Elmer Hader

進入三月,原本應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沒想到今天冷氣團來襲,又濕又冷的天氣,讓人感覺似乎仍身處寒冬之中......我們就繼續下雪天的話題吧! 其實只要稍加留意,不難發現在凱迪克獎(Caldecott Medal)的得獎作品中,以"雪"為主題的書還真不少!今天來看兩本40年代懷舊的圖畫書,分別是1948年和1949年凱迪克的金牌獎得主,超過一甲子前的出版品,雖然當時的印刷技術及色彩不如現代的精細繽紛,但繪畫的美感與構圖的巧思,記錄了那個年代的狀況,典雅的文字敘述著自然的美景,詳實的繪畫描寫著雪地風光,在今天讀來,對於作者與繪者對當時的人們處於雪地生活的描述,以及對大自然中的動植物,隨氣候變遷因應的觀察入微,都不得不驚嘆......喜歡懷舊氛圍的讀者,不妨細細品味~~

1)"White Snow, Bright Snow" by Alvin Tresselt and Roger Duvoisin (1947年出版)
Softly, gently in the secret night
Down  from the North came the quiet white.
Drifting, sifting, silent flight,
Softly, gently, in the secret night
*
White snow, bright snow, smooth and deep.
Light snow, night snow, quiet as sleep.
Down, down, without a sound;
Down, down, to the frozen ground.
*
Covering roads and hiding fences,
Sifting in cracks and filling up trenches.
Millions of snowflakes, tiny and light,
Softly, gently, in the secret night.

故事敘述著進入冬天,開始飄落雪花、漸漸下起小雪、大雪,直到遍地覆蓋著白雪的過程......郵差、農夫、警察、孩子們在各種不同雪況中,所有不同的反應和做不同的事......也許是時代的變遷,我讀這本書時,總有種正在了解過去人們生活的歷史感,彷彿走進時光隧道,體驗一甲子前人們面對寒冬的經歷......雖然因為當年的印刷技術,整本書的畫面只有紅、黃、黑、白四個顏色,卻詳實的呈現了美麗的雪景,且不失藝術性與趣味性!是我珍藏這本書的原因~

2)"The Big Snow" by Berta and Elmer Hader (1948年出版)
Berta與Elmer Hader夫婦共同從事藝術創作40餘載,是20紀重要的藝術家,1919年至1925年,他們一起在紐約的郊區,建築自己的房子,之後過著鄉間的創作生活,這本"The Big Snow"就是他們在生活中,對大自然的認識與描述,故事敘說從氣候轉涼、候鳥南飛開始,森林裡動物與禽鳥面對大雪來臨的寒冬,有著各自不同的過冬方式,書中觀察了野雁、野兔、地豕、花栗鼠、藍松鴉、紅雀、知更鳥、麻雀、環頸雉、烏鴉、松鼠、樹鼠、鹿、臭鼬、狸和貓頭鷹...等林間動物在冬季降臨前,或採集果實、或往南遷徙、或進入冬眠、或在雪中覓食的不同習性與過冬方法,在大雪過後,Hader夫婦搭打開家門,將厚厚的積雪鏟出一條小徑,走出戶外把準備好的種籽、堅果、麵包丁灑落各處,讓熬過風雪、飢腸轆轆的動物與禽鳥來填飽肚子,靜待春天的到來~~

生活在都市中的我們,很難想像鄉間生活、與林中動物為友的生活狀況,他們將自己與大自然為伍,以及在大自然中細微的觀察與記錄,透過這本書,詳實的傳達給大家,"The Big Snow"無論是藝術的造詣或關懷環境的精神都令人敬佩!

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Snow -- Uri Shulevitz

我想起Uri Shulevitz在1998年出版的"SNOW",榮獲1999年凱迪克銀牌獎(請參考:Caldecott Medal),也是我很喜歡的一本下雪書。要怎麼形容我對Uri Shulevitz作品的感覺呢? 我總覺得他的畫帶著黯淡的色彩,有種神秘的異國風情,以及描繪細膩的場景,由於英文不是他的母語,所以他的圖畫書文字的敘述較少,幾乎完全以畫來鋪陳整個故事的發展!

灰灰的天、灰灰的屋頂、整個城市都灰灰的......一片雪花、兩片雪花紛紛飄下,都市裡忙碌的大人們都忽略了美麗的雪花,只有小男孩與他的狗兒歡喜的期盼天降下白雪,廣播與電視上的氣象預報都說不會下雪,但雪花 不聽廣播也不看電視,一片片的雪花在空中到處盤旋、紛飛、旋轉、扭轉,舞蹈著、玩耍著、輕輕的落在各處,直到所有的屋頂都白白亮亮的,整個城市也白白的閃閃動人......我在YouTube上找到一段影片,把這本書編成歌曲,也別有意境,一起分享給大家~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The Snowy Day -- Ezra Jack Keats

農曆春節期間春雷已響,也下起了春雨,台灣正式進入了乍暖還寒的春季氣候......可是遠在美國東岸的女兒,仍在下雪天中,牽掛著她是否穿得暖,想起了她小時候很愛的這本"The Snowy Day"(中文版:"下雪天"/柯倩華譯/上誼2004年出版)。

Ezra Jack Keats(1916~1983)是我非常喜歡的創作者,也是20世紀最重要的繪本作家之一,"The Snowy Day"1962年出版,是Keats在從事插畫工作多年後,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這本書在1963年獲得凱迪克金牌獎(Caldecott Medal)的肯定,在當時是一鳴驚人之作!1999年紐約公共圖書館公布"世紀之書"書單,150本書中僅選了兩本繪本,"The Snowy Day"正是其中之一。Keats擅長以貼畫、油彩、水彩等媒材創作,以獨特的觀察,描繪生活在都市底層的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的純真、善良、幽默與活力,細膩的呈現在他一本一本的故事中......

出版已超過半個世紀的"The Snowy Day",無論圖畫與文字,在今天讀來還是那麼精彩吸引人,特別是曾經造訪過紐約,或在紐約生活過的朋友,一定感觸更深......下雪了!小男孩Peter穿上大紅連帽外套,到外面去玩雪! 在積雪的小徑上留下外八和內八的小腳印,接著拖著雙腳在雪地上做出長長的軌道痕,撿起地上的樹枝,再多留一道痕跡......Peter用樹枝敲打樹上的積雪,雪塊落到頭上也不在意,還不能加入大孩子們的打雪仗行列不要緊,自己堆起微笑的雪人,躺在雪地揮起手腳,留下雪天使(snow angel)的可愛印記!接著假裝自己是登山者,爬上高高的雪堆再像溜滑梯一樣滑下來,最後紮紮實實的做了一個雪球,裝進口袋,把雪帶回家......Petere告訴媽媽一天的雪中探險、泡了舒服的澡,上床睡覺前發現口袋裡的雪球不見了~失落的入眠,睡夢中他夢見大大的太陽把所有的雪都融了......好在一覺醒來,窗外又落下了新的雪,早餐後,Peter約了好朋友一起走進深深的雪景中......

看著可愛的Peter玩雪的身影,讓我想起孩子們小時候,第一次在雪地玩的經過與笑容....身處亞熱帶的台灣,很難得能沉浸於美麗的雪景中,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雪就會消失不見,能在雪地上玩耍的時光,變得彌足珍貴......"The Snowy Day"純真、雋永又溫暖,值得人人收藏,推薦給大家~

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希望小提琴 -- 幸佳慧 & 蔡達源

2015年要為大家介紹的第一本書的今天,正好是"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請參考"二二八事件"),我想起了這本讓我感動許久的書-- 幸佳慧老師的"希望小提琴"。在我們擁有自由的今天,說出心裡的話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了,但二二八這一天提醒我們,這塊土地上歷經了數十年的高壓統治與"白色恐怖",是多少前人與長輩的拼命努力、甚至犧牲生命,才換來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如果能在適當的時機與成長中的孩子,談談台灣的過去及台灣人民爭取基本人權的過程,是一件必須且別具意義的事!

"希望小提琴"敘述的是曾被囚禁於綠島的政治受難者陳孟和先生的故事,1952年年僅22歲的他,因與同學聚會討論時事,被指控為"參加叛亂組織"而遭判刑,與他同案的有人很快遭槍決,倖存下來的則被送往綠島的政治犯監獄,陳孟和先生在綠島的15年過著不知是生是死的地獄般歲月,支持他活下來的是妹妹寄來的家書,因為對音樂懷著興趣,他靠著書上的記載,在海邊撿拾廢船的甲板、木條,在廢棄的發電機中找到一些鋼片等材料,每天利用一小時的午休時間製作,整整花了一年,徒手打造了一把小提琴,這是他以生命做成的希望小提琴......1967年,在他獲釋重新踏上台灣的土地,與家人團聚的那天,他的5歲小外甥女以希望小提琴演奏莫札特的小星星,歡迎他的歸來......陳孟和先生度過了那要閉上眼才看的見藍天的日子,重返自由後,推開窗,他看見了真正的藍天......

2013年高齡83歲的陳孟和先生捐出這把希望小提琴給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目前展示於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請參考新聞資料[中時電子報2013/08/14:"陳孟和捐獄中自製小提琴")

發現這本以台灣史實談人權教育的繪本,是上個月的某個周末我和孩子一同造訪了鄭南榕紀念館時帶回的。記得那天我們走進"自由巷",我的思緒回到1989年4月7日,鄭南榕先生為爭取100%的自由,自焚於雜誌社的辦公室內,當天我正乘車經過民權東路,路上的混亂與得知這震驚的消息,心中那恐懼的感受還記憶猶新,轉眼已是25年前的事,25年的光陰我們見證了台灣民主及逐漸獲得自由的歷程,我也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告訴孩子生在自由的年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以下是我在紀念館中拍下的照片,紀念館裡保持了鄭南榕先生自焚地原本的樣貌,我當時有說不出的激動,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心中只有無限的感謝與感恩......
希望在"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這一天,大家能想想我們擁有的自由和人權,是多少前人與長輩畢生的努力換得,珍惜與感恩,自由的道路怎麼走? 我們正在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