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聯想起另一本小男孩晚上睡不著的故事是--2008年幾米與知名的英國兒童文學作家Joyce Dunbar合作的"吃掉黑暗的怪獸"(英文版:"The Monster Who Ate Darkness"),說故事功力深厚的Joyce Dunbar帶讀者進入曲折的情節,加上幾米以他一貫的畫風,色彩鮮明的呈現有點可怕卻不失可愛的故事情境,讓讀者感受故事性的完整與滿足,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
小男孩球球躺在床上睡不著,他擔心暗暗的床底下有怪獸......結果床底下真的有一隻小小黑黑的怪獸,怪獸肚子很餓,可是牠咬不動拖鞋或玩具,牠喜歡把黑暗吸進肚子裡,牠吸光了玩具箱和床底下所有的黑暗,而且每吸一些牠的身體就長大一些,牠跑到鄰居家裡,吸掉地窖、煙囪裡的黑暗,還將黑溜溜的果醬塗在烤教麵包上,用黑漆漆的水溝水熬湯、燉菜,通通吃進肚子裡,接著牠到野外吃光了兔子窩、狐狸洞和大山洞裡的黑暗,森林裡、火山坑底的黑暗也都被牠吃光,小小的怪獸此時已變得非常黑、非常大,但是牠還是沒吃飽,牠決定要把夜晚的黑暗全吞下肚!當牠吃完了地球與月亮之間所有的黑暗時,才發現到處都是又強又刺眼的光,地球上沒有黑夜,貓頭鷹睡得醒不來,貓咪的眼睛也不再發亮,所有的動物都因為太亮看不清楚而頻頻發生意外......接著牠聽見小男孩球球哇哇大哭的聲音,因為實在是太亮了,讓人沒辦法睡覺!!!怪獸回到地面,努力的把自己龐大的身軀擠進球球的房間,輕輕的將球球抱在懷裡,哼著搖籃曲,自己像一個軟綿綿的搖籃一樣哄球球入眠,球球與怪獸一起睡得香甜,怪獸不餓了開始舒服的打呼,奇妙的是怪獸每打呼一下,身體裡的黑暗就釋放出一些,慢慢的所有的黑暗回到它們原本的地方,世界回到原來的平靜......小小黑黑的怪獸也在球球懷中甜甜的睡著......
故事情節的豐富和流暢,加上畫面的鮮明及張力,成就了故事的完整與精彩......很適合親子共讀的一本書!!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Silly Billy -- Anthony Browne
我想起Anthony Browne的"Silly Billy"也是在講一個小男孩晚上睡不著的故事!但這本書裡的大人用另一種方法引導孩子跨越心中的恐懼,很快的讓孩子得到一夜好眠......
Billy是一個愛擔憂的孩子,他擔心晚上睡著後會有奇怪的東西闖進房間,爸爸告訴他:[別擔心!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一切都是你的想像!],媽媽也說:[別擔心!我們是不會讓任何東西傷害你的......],可是有一天Billy到奶奶家過夜,他又擔心到無法入睡,覺得自己好愚蠢......當他跑去告訴奶奶時,奶奶對他說:[你不愚蠢!奶奶像你這個年紀時也是這樣,奶奶有東西要給你!],奶奶給Billy好幾個小小的娃娃,跟他解釋:[這些是worry doll(憂心娃娃),只要把你心中的擔憂說給每一個娃娃聽,然後把它們放在枕頭底下,它們就會在你睡著的時候,將你憂心的事都處理好!] Billy開始把他擔心的事告訴每一個娃娃,第一晚他睡得像根木頭,第二晚他睡得像顆石頭,可是第三晚,他又開始憂慮,擔心他把自己的煩惱都給了憂心娃娃,那這些娃娃的煩惱該怎麼辦呢?好像不太公平......所以隔天Billy決定要為每一個憂心娃娃做屬於它們的憂心娃娃,在他完成了每一個憂心娃娃的小小憂心娃娃後,當晚他和所有的憂心娃娃都睡得很好,從那時候起Billy也不再那麼擔憂了......
Worry Doll(憂心娃娃)起源於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很久以前,它們都是由小小的木段和廢物利用的碎布與線料做成,瓜地馬拉的孩子習慣在睡前,將擔憂的事告訴憂心娃娃,然後將它們放在枕頭下入眠,透過這樣的方法,第二天早上醒來就不再那麼苦惱了!這個傳統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也散佈到世界各地...... 說真的,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完全不知道有關worry doll的習俗,也許是我們的學習過程,向來對中南美洲文化的涉獵極少,多年來我藉由圖畫書的帶領,長了不少知識,也發現了世界各地美好與動人事物!很棒!!在網路上搜尋worry doll時發現一個"The Worry Doll Store"許多造型可愛的憂心娃娃,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喔!
Billy是一個愛擔憂的孩子,他擔心晚上睡著後會有奇怪的東西闖進房間,爸爸告訴他:[別擔心!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一切都是你的想像!],媽媽也說:[別擔心!我們是不會讓任何東西傷害你的......],可是有一天Billy到奶奶家過夜,他又擔心到無法入睡,覺得自己好愚蠢......當他跑去告訴奶奶時,奶奶對他說:[你不愚蠢!奶奶像你這個年紀時也是這樣,奶奶有東西要給你!],奶奶給Billy好幾個小小的娃娃,跟他解釋:[這些是worry doll(憂心娃娃),只要把你心中的擔憂說給每一個娃娃聽,然後把它們放在枕頭底下,它們就會在你睡著的時候,將你憂心的事都處理好!] Billy開始把他擔心的事告訴每一個娃娃,第一晚他睡得像根木頭,第二晚他睡得像顆石頭,可是第三晚,他又開始憂慮,擔心他把自己的煩惱都給了憂心娃娃,那這些娃娃的煩惱該怎麼辦呢?好像不太公平......所以隔天Billy決定要為每一個憂心娃娃做屬於它們的憂心娃娃,在他完成了每一個憂心娃娃的小小憂心娃娃後,當晚他和所有的憂心娃娃都睡得很好,從那時候起Billy也不再那麼擔憂了......
Worry Doll(憂心娃娃)起源於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很久以前,它們都是由小小的木段和廢物利用的碎布與線料做成,瓜地馬拉的孩子習慣在睡前,將擔憂的事告訴憂心娃娃,然後將它們放在枕頭下入眠,透過這樣的方法,第二天早上醒來就不再那麼苦惱了!這個傳統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也散佈到世界各地...... 說真的,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完全不知道有關worry doll的習俗,也許是我們的學習過程,向來對中南美洲文化的涉獵極少,多年來我藉由圖畫書的帶領,長了不少知識,也發現了世界各地美好與動人事物!很棒!!在網路上搜尋worry doll時發現一個"The Worry Doll Store"許多造型可愛的憂心娃娃,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喔!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What There Is Before There Is Anything There (A Scary Story) -- Liniers
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睡不著、怕黑、做噩夢的經驗,幾乎人人都有!以這主題的圖畫書也不少!今天要介紹這本可怕的故事:"What There Is Before There Is Anything There"的畫風特殊,是來自阿根廷的漫畫家Liniers的創作!除了漫畫式的畫風很吸引我外,這饒舌的書名也著實讓我思考了許久......
幾乎每天晚上,爸爸媽媽跟小男孩說晚安,把房門跟燈關上後,不可思議的事就會發生,天花板變成黑漆漆的無底洞,許多小怪物從黑洞裡降落到床前......一隻接著一隻,牠們不發一語的盯著小男孩看,隨著小怪物而來的是沒有形狀的一片漆黑,而且可怕得越來越黑、越來越黑......小男孩聽到低沉的氣音說:"I am what there is before there is anything there."(在什麼都還沒有以前,就有我了......)這讓他嚇得奪門而出,衝向爸媽的房間,爸媽對小男孩說:"我已經告訴你幾百次了,那只是你的想像,沒事的......"爸媽答應他最後一次睡在爸媽中間,可是當燈關上,爸媽轉身沉睡,從天而降的小怪物,又來到小男孩面前......
雖說是可怕的故事,但是有點可愛的漫畫式畫風,反而有些詼諧與趣味,是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Liniers的FaceBook粉絲專頁:Ricardo Siri Liniers可以看到更多其他的創作喔!推薦大家~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給我咬一口 -- 黃郁欽 & 陶樂蒂
記得我第一次注意到陶樂蒂的圖畫書,是在2012年的台北國際書展看到"誕生樹",以生態保育、愛護樹木的想法出發,創作出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溫馨約定的故事,文字與圖畫都感動了我......之後在朋友的讀書聚會與陶樂蒂有幾面之緣,知道原來陶樂蒂與她的先生黃郁欽老師兩人因為共同的興趣結為夫妻,而且成立了"圖畫書俱樂部",一起在相同的領域中創作,是多麼難得的緣份......夫妻兩人在各自創作了幾本童書後,第一次攜手合作的作品"給我咬一口"有著滿滿的幸福感!我想一定是在真實生活中能感受及珍惜幸福的人,才能創作出幸福的作品!!
肚子餓的感覺,大家都懂!好想吃一口,但是人家不願意分你,或者有人好想咬一口你正在吃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我讀這本書時,感覺好像在看一齣戲,首先這位主角長得像一隻兔子的彩色布偶,卻有著像人一樣的大嘴巴和大大的牙齒,豐富的表情傳神的表達了好餓、好想吃、吃不到、好期待、好失落、好得意、才不分你、好吧!只能分你一點、好滿足......的心情!接著是幾經波折的覓食過程,雖然幾乎是"給我咬一口"一句台詞貫穿全場,但自然流暢、溫馨俏皮,讓人想繼續看下去......開心的結局讓讀者真實的感受到自己的感覺和別人的感覺,將"同理心"這樣對人小小的體貼種在孩子心中......
我想起小時候,物質生活不如現在豐餘,成長在大家庭中,家裡偶有糕餅點心,一家人總是你一口、我一口笑著分食,現在回憶起來滋味仍舊甘甜......現代的社會多半孩子生得少,三代同居的家庭更少,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分享了有形的物質、得到了無形的快樂,是一件幸福的事!!
肚子餓的感覺,大家都懂!好想吃一口,但是人家不願意分你,或者有人好想咬一口你正在吃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我讀這本書時,感覺好像在看一齣戲,首先這位主角長得像一隻兔子的彩色布偶,卻有著像人一樣的大嘴巴和大大的牙齒,豐富的表情傳神的表達了好餓、好想吃、吃不到、好期待、好失落、好得意、才不分你、好吧!只能分你一點、好滿足......的心情!接著是幾經波折的覓食過程,雖然幾乎是"給我咬一口"一句台詞貫穿全場,但自然流暢、溫馨俏皮,讓人想繼續看下去......開心的結局讓讀者真實的感受到自己的感覺和別人的感覺,將"同理心"這樣對人小小的體貼種在孩子心中......
我想起小時候,物質生活不如現在豐餘,成長在大家庭中,家裡偶有糕餅點心,一家人總是你一口、我一口笑著分食,現在回憶起來滋味仍舊甘甜......現代的社會多半孩子生得少,三代同居的家庭更少,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分享了有形的物質、得到了無形的快樂,是一件幸福的事!!
訂閱:
文章 (Atom)